

“当前,沾化冬枣外有各地市场的竞争压力,内有枣农观念陈旧管理落后的隐患,在座各位是沾化冬枣种植的带头人,也是专家能人,希望大家知无不言,为进一步提高沾化冬枣品质,推广标准化生产出谋划策。”沾化区冬枣办郭庆宏在全区沾化冬枣标准化建设工程现场会上面对158名冬枣种植重点村支部书记和种枣大户说。
在下洼镇尚泊头村鹤福缘冬枣示范基地内工作人员介绍新型的粘胶诱捕器。
“转变枣农观念,要从土壤修复开始,不少枣农施肥注重氮、磷、钾等化肥的使用,忽视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长期下来,土壤有机质贫乏,中微量元素缺失。缺啥补啥,营养均衡,长得冬枣才能品质好、品相正、标准高。”孙官朋道出冬枣树“地下”管理的“法宝”。
“我们大力推广实施‘沃土工程’,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郭庆宏接过话茬,“目前推行测土配方和深开沟施肥,引导枣农增施土杂肥、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切实提高土壤肥力和松散度。”目前全区已建立冬枣测土配肥站1处,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0万亩,建立地膜覆盖、冬枣园生草等新技术应用推广基地1万亩。
今年,沾化区制订出台了《2018 年加快推进沾化冬枣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沾化冬枣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体系,新制定相关标准 6 项。深入推进疏密间伐、品种改良、设施栽培、示范区建设、新技术推广、品牌建设等重点工程,年内完成疏密间伐4 万亩,改良沾冬 2 号 1 万亩,发展冬枣大棚 1 万亩,新建标准化示范园 100 处,培植商业品牌 10 个,新技术应用覆盖率达到65%以上。
沾化区下洼镇西孙村枣农丁太平(右一)枣园里树行间种草既能引虫,又能保持土壤透气性。
“现在都说食品安全,咱冬枣树的物理防治最关键。”说话的是下洼镇枣农丁太平,他的枣园里,树行间种草引虫,树上挂着黏虫板和诱虫罐杀虫,离地5米多的防虫网防虫,“我现在基本不用啥药了。” 连续两年他种的冬枣获得全区赛枣赛园原生态冬枣特等奖第一名,每斤原生态冬枣卖到10—20元,是市场冬枣价格的4—5倍。
“枣园里用了声波驱虫技术,效果不错。”泊头镇朱家瞿阝村冬枣种植大户隆新华高兴地说。自去年沾化冬枣声波驱虫实验成功后,隆新华主动“尝鲜”,在自家冬枣大棚里用上声波驱虫设备,“听专家说,它主要是通过长时间发出间断而持续有源的声波来破坏敏感类昆虫的听觉环境,使其无法忍受,达到驱虫目的,它能针对不同的害虫发出不同的波段,是真正绿色无公害的‘高科技’”。
“地下‘沃土’施肥,树体物理防虫,空中声波驱虫,这种立体防控管理模式值得推广。”下洼镇于家村枣农姜玉祥的话得到在场枣农的一致认可。姜玉祥坚持写了22年的冬枣日记,自己摸索了一整套冬枣管理技术,15亩“姜玉祥牌”冬枣每年获利三四十万元。
沾化区下洼镇源生态冬枣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刘强用自走式开沟施肥回填一体机为枣树施肥。
“‘沾冬2号’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沾化冬枣突出重围的杀手锏。” 下洼镇东平村支部书记王荣凯说,他是去年全区赛枣赛园沾冬2号特等奖第一名,在他的带动下,全村1200多亩冬枣树全部改良成沾冬2号,成为全区远近闻名的改良示范村。今年,东平村积极打造“智慧枣园”,与山东龙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对接国家863项目,利用物联网平台,为冬枣树安装追溯设备,自动跟踪记录枣树生长管理信息,通过网上“认筹”模式,对50亩冬枣进行预售,以999元一棵树保30斤沾冬2号冬枣,“互联网+冬枣产业”新业态已见雏形,沾化冬枣标准化生产开启4.0时代。
“沾冬2号”是沾化新选育的优良品种,是目前国内冬枣品种中最具发展优势的品种之一。因此,加快“沾冬2号”改良步伐,是用品质重新占领国内冬枣高端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沾化区年内将改良“沾冬 2 号”1万亩,力争2020年达到6万亩。
“今年,区财政预算安排“沾化冬枣产业发展基金”100万元,用于扶持成方连片大棚建设、新品种改良、新技术集成示范区和冬枣实训基地建设。”沾化区委常委、副区长安林一席话引起全场的掌声。
小会议开出大成果。“实行标准化生产,不仅效益高,还有奖励,这种好事哪里找!”古城镇北耿村枣农耿志忠用手机录了会议全程,打算回去放给村里枣农们看。
近日,“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新鲜出炉更是给广大沾化枣农吃了“定心丸”,“沾化冬枣”以品牌强度918,品牌价值52.33亿元,位列区域品牌第62位,跻身全国地标产品100强,实现了沾化区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新的飞跃。
“品质强品牌,品牌增效益。只有不断进行沾化冬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行科学、高效、生态种植管理模式,推广应用物联网、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新技术,持续提高冬枣品质,才能不断擦亮沾化冬枣品牌,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沾化区委书记丁锋说(来自: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