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6-min.png)
【李世居、韩迎丽】8月20日,随着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文秀宣布大荔枣树公园开园和沙苑古枣林保护活动启动,与会人员参观了全国面积最大的古枣树生态园,它向人们诉说的是古枣树资源保护与枣文化的信息。在当天的开园仪式上,县上领导谢文秀、武法海、张红林、张冰琴和有关镇、部门与当地群众参加了开园活动。
大荔县面积最大的古枣树生态园“枣树公园”位于大荔县下寨镇张家村,公园占地面积2000余亩,数量居全国之首,保存了400年以上老枣树300余棵,树龄最大的一株800年左右,建设有枣花广场、枣园观光平台、古枣树保护设施及休闲娱乐区域,既能改善枣园生产条件,又能优化村民公共游憩空间,提供枣文化科普宣传。公园以实现老枣树资源有效保护与利用为目标,依托现有老枣树资源,打造枣树示范园,传承沙苑文化、讲述红枣故事。园内枣树资源丰富,共有枣树品种十余种,每逢枣花节、打枣节,游客可前来观赏枣花,采摘红枣品尝枣花蜂蜜等。“枣树公园”这些老枣树是历史和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客观记录和生动反映了社会发展和自然变迁的痕迹,每棵老枣树都是一段活的历史,更是沙苑地区不可再生和复制的自然资源、基因资源、难得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开园仪式上,副县长张红林介绍老枣树保护情况,他讲到,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老枣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要激发起群众保护管理老枣树资源的热情和干劲,把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森林旅游发展相结合,与自然和历史文化相结合,与百姓的风俗习惯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发休闲娱乐、健康养生、文化科研等业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文化振兴,打造旅游旺县生动实践的绿色名片,精心呵护“绿色遗产”、留住美丽乡愁,为建设美丽大荔、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随后,苏村镇镇长杨龙,红枣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开选,下寨镇张家村村支书何志锋分别作了表态发言。
据悉,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和“全国冬枣名县”称号的大荔县红枣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沙苑地区红枣面积23万亩,年产15万吨。主要分布在下寨、官池、苏村、羌白等镇,形成了“上有钱串子(红枣),中有粮袋子(小麦),下有油罐子(花生)”的防护与经济一体化的立体种植模式。
【李世居、韩迎丽】8月20日,随着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文秀宣布大荔枣树公园开园和沙苑古枣林保护活动启动,与会人员参观了全国面积最大的古枣树生态园,它向人们诉说的是古枣树资源保护与枣文化的信息。在当天的开园仪式上,县上领导谢文秀、武法海、张红林、张冰琴和有关镇、部门与当地群众参加了开园活动。
大荔县面积最大的古枣树生态园“枣树公园”位于大荔县下寨镇张家村,公园占地面积2000余亩,数量居全国之首,保存了400年以上老枣树300余棵,树龄最大的一株800年左右,建设有枣花广场、枣园观光平台、古枣树保护设施及休闲娱乐区域,既能改善枣园生产条件,又能优化村民公共游憩空间,提供枣文化科普宣传。公园以实现老枣树资源有效保护与利用为目标,依托现有老枣树资源,打造枣树示范园,传承沙苑文化、讲述红枣故事。园内枣树资源丰富,共有枣树品种十余种,每逢枣花节、打枣节,游客可前来观赏枣花,采摘红枣品尝枣花蜂蜜等。“枣树公园”这些老枣树是历史和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客观记录和生动反映了社会发展和自然变迁的痕迹,每棵老枣树都是一段活的历史,更是沙苑地区不可再生和复制的自然资源、基因资源、难得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开园仪式上,副县长张红林介绍老枣树保护情况,他讲到,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老枣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要激发起群众保护管理老枣树资源的热情和干劲,把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森林旅游发展相结合,与自然和历史文化相结合,与百姓的风俗习惯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发休闲娱乐、健康养生、文化科研等业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文化振兴,打造旅游旺县生动实践的绿色名片,精心呵护“绿色遗产”、留住美丽乡愁,为建设美丽大荔、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随后,苏村镇镇长杨龙,红枣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开选,下寨镇张家村村支书何志锋分别作了表态发言。
据悉,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和“全国冬枣名县”称号的大荔县红枣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沙苑地区红枣面积23万亩,年产15万吨。主要分布在下寨、官池、苏村、羌白等镇,形成了“上有钱串子(红枣),中有粮袋子(小麦),下有油罐子(花生)”的防护与经济一体化的立体种植模式。
往
往